华佗 & 张仲景
华佗与张仲景

華佗·博學濟世

 初出茅廬

    华佗是沛国谯县人。外出到徐州求学,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。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,太尉黄琬征召他,他都不去就任。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,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,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。

    他又精通处方医药,他给人治病,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,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,不用再称重量,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,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,病人离开后,病就痊愈了。

    如果需要灸疗,也不过一两个穴位,病痛就应手消除。如果需要针疗,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,下针时对病人说:“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,如果到了,告诉我。”当病人说“已经到了”,应声便起针,病痛很快就痊愈了。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,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,就饮服他的“麻沸散”,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,没有什么知觉,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。病患如果在肠中,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,再缝合腹部刀口,抹上药膏,四五天后,病好了,不再疼痛,一个月之内,就痊愈复原了。

    华佗字元化,沛国谯人也。游学徐土,兼通数经。沛相陈理举孝廉,太尉黄琬辟,皆不就。晓养性之术,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。

    又精方药,其疗疾,合汤不过数种,心解分剂,不复称量煮熟便饮,语其节度,舍去辄愈。若当灸,不过一两处,病亦应除。若当针,亦不过一两处,下针言:“当引某许,若至,语吾。”病者言“已到”,应便拔针,病亦行差。若病结积在内,当须割割者,便饮其麻沸散,须臾便如醉死,无所知,因破取。病若在肠中,便断肠前洗,缝腹膏摩,四五日,不痛,一月之间,即平复矣。(《三国志·华佗传》)

 行醫之旅

    “华佗之医诊,杜夔之声乐,朱建平之相术,周宣之相梦,管辂之术筮,诚皆玄妙之殊巧,非常之绝技矣。昔史迁著扁鹊、仓公、日者之传,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。故存录云尔。”(《三国志》)——这是一位“神医”的故事。

張仲景·亂世立志

 少年大志

    约公元151年,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年的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。当时社会,人心涣散,朝政不安。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,加上疫病流行,很多人死于非命,“生灵涂炭,横尸遍野”。而府衙自顾不暇,为争权夺势,发动战争。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,轻视仕途,怜悯百姓,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。

     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,望齐侯之色,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。怪当今居世之士,曾不留神医药,精究方术,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贱之厄,中以保身长全,以养其生,但竞逐荣势,企踵权豪,孜孜汲汲,惟名利是务,崇饰其末,忽弃其本,华其外,而悴其内。(《伤寒论》序)

 仲景其人

    “医者仁心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贱之厄,中以保生长全,以养其身”——这是撰写了《伤寒杂病论》的“医圣”的故事。

华佗与张仲景

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